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解剖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创办的跨学科学术期刊,以广大解剖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间的信息交流为宗旨,坚持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面向临床,服务于临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120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202/R

邮发代号: 26-19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0-1202/R
  • 国内刊号:10-12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介绍

               本刊是由解剖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创办的跨学科学术期刊,以广大解剖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间的信息交流为宗旨,坚持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面向临床,服务于临床。                

本刊栏目设置
专家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综述、继教园地、技术与方法、学术动态、短篇及病例报道。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社征稿要求

  稿件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合理、文字通顺。

  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当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地区、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 基金项目

  论文涉及国家或部、省级基金或攻关项目等课题资助,应以中英文双语著录基金项目名称,分别置于中、英文关键词下,并附基金项目证书复印件。

  示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2)

  Fund progra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271269);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2013CB532002)

  3 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宜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来稿均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4 作者署名及其单位名称

  作者姓名按序排列于题名下,投稿前确定排序,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稿件首页左下方,并注明通信作者及其Email地址。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列为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一位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脚注于稿件首页左下方。

  5 摘要

  论著和综述类稿件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要素,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为250个实词。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英文摘要应包括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其单位名称前加“*”。通信作者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和Email地址;当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通信作者的姓名和Email地址间加通信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例如:

  Deng Xuefei*, Tao Wei, Zhu Youyu, Liu Bin, Zhao Hong, Wang Feng, Han Hui.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an Hui, Email:knowou@163.com

  6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常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MRI”应标引为“磁共振成像”。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 ”分隔。

  7 研究设计

  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调查设计应介绍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是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进行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说明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服从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SNK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1, χ2=4.687, F=6.795等);P值请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方式表达,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9 文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10 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11 图表

  每幅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数据图及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如引自他刊,应注明出处并提供该刊同意刊载证明。

  12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 数字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等于或超过4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 汉字空。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 ~95%。百分数的公差应写作50.2%±0.6%,不得写成50.2±0.6%。公差的表示,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 /L,可以写作(75.4±18.2)ng/L,不得写作75.4±18.2 ng/L。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 3 cm× 5 cm,而不写成4× 3× 5 cm3。

  14 缩略语

  题名一般不用缩略语,关键词不用缩略语,文中也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或本刊每期公布的常用词汇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

  15 志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志谢者本人同意。

  16 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于文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如期刊文献标注[J]。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对有DOI编码的参考文献,须在文献末尾著录DOI码。有关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请注意参考本刊2018年第1期所引文献的格式。


期刊引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发文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往期文章
  • 基于足负重位CT影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踇外翻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踇踇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踇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踇外翻3D重建.应用Mimics软件拟合区域功能自动分析计算生成近节趾骨轴线和第一、二跖骨轴线,并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实际关节面,通过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3D模型进行修正;采......

    作者:张鹏;钟宗雨;金泽亚;王均;罗浩天;段浩;何飞 刊期: 2018- 01

  • 多层螺旋 CT 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显示儿童内耳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23例临床怀疑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并接受颞骨MSCT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由1名放射科医师对其中68例发现内耳畸形的患儿及2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分别进行内耳骨迷路的MPR重建,以正常儿童作对照。68例内耳畸形患儿中,男33例、女35例,年......

    作者:胡辉军;李国照;王东烨;张翔;沈君 刊期: 2015- 04

  •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平衡的调节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肢体长度平衡的调整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6月行THR治疗的39例(4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按分型设计并实施手术,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ⅢB型9例、Ⅳ型4例.术前患者两下肢长度平均差异为......

    作者:陈云苏;张先龙;王琦;王俏杰;蒋垚;邵俊杰 刊期: 2014- 01

  • 改良Jaslow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改良Jaslow技术进行改进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改良Jaslow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半椎板切除、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以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采用JOA评......

    作者:冯虎;夏震;郭开今;赵杰;邓斌;蒋允昌;章浩杰 刊期: 2014- 06

  • 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参与组成眼眶、颧上颌复合体、鼻腔、口腔等各种面中份重要结构.由肿瘤切除、外伤、炎症及先天畸形所致的上颌骨缺损,往往伴随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或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外形,而且直接影响语言、咀嚼、吞咽、呼吸等多项生理功能,如不修复,会遗留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1].......

    作者:孟中华;陈永锋 刊期: 2007- 04

  • 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59例61髋,自体骨植骨43髋、异体骨植骨15髋、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3髋.骨缺损大62mm×33mm×26mm,小31mm×19mm×18mm,平均41mm×23mm×21mm.全部采用非骨水泥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1a,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

    作者:姜文学;Myung Chul Yoo 刊期: 2005- 04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用18G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通过针腔导入纤细的光导纤维,接通激光治疗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的目的.......

    作者:李盛华;刘坤 刊期: 2003- 03

  • 珠链式椎体内扩张器对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PKP)和珠链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arl-PKP)3种术式在成人正常胸腰椎标本实验中的骨水泥渗漏率,并探讨其临床预防策略。方法选成年人尸体正常胸腰椎标本6例共60椎(T8~L5),均经大体及放射学检查排除骨折及肿瘤等疾病,且骨密度(0.764±0.108)g/cm2、T值......

    作者:牛国旗;杨惠林;王遥伟;王根林 刊期: 2015- 05

  • 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技术要领.方法:采用仰卧位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并腘动脉损伤18例,其中腘动脉直接吻合10例、血管桥接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4例小腿全部存活,4例出现部分坏死.骨折愈合9例,延迟愈合9例;骨折愈合时间3~17个月,平均6.9个月.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5~2.5a,平均1.1a.其中14例于6个......

    作者:丁帆;陶圣祥;阿米特;简超;张海涛;刘国狮;许刚;刘鸿;孙文晋 刊期: 2013- 06

  • 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提出选择病例的要点.方法:采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1198例.平均工作电压15KV,冲击次数300~2500次.结果:3月内总排净率86.8%,肾结石76.3%,输尿管结石90.3%.结论:经合理选择后ESWL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满意.......

    作者:董平;疏仁义;郭荣利;周先明;李应生 刊期: 2006- 05